七月盛夏,热浪滚滚。7月1日,体育学院“舞动青春·志愿家乡”暑期实践团队走进太湖县西冲村,以一碗碗精心熬制的酸梅汤为纽带,在炎炎烈日中为村民们送去清凉与关怀,书写一段暖心的“三下乡”故事。
早在6月,实践团队在活动筹备阶段构思时,通过深入了解当地气候与村民需求,就决定将传统消暑饮品酸梅汤作为服务载体。从乌梅、山楂、桂花等食材的采购,到反复调试熬制火候与口感,成员们做足准备,力求为村民呈现最地道、最可口的酸梅汤。“我这里有锅和充电线,大家就在我办公室里开始吧!”驻村第一书记张军得知学生们的计划,热心给予帮助,提供锅具与场地。
经过各方努力,酸梅汤制作完成后,团队成员跟着张军前往一些村民家中,当酸梅汤被端到老人手中,他们眼角笑出皱纹,“谢谢娃们!”质朴的声音伴随着炎热的夏日,构成暖心的一幕。“大家看,这就是石菖蒲,是一种中药材。”“那里是我们的一些黄杨盆栽,还能制作盆景。”张军带着成员送酸梅汤时,也为学生们介绍生活知识和村里产业。小小的酸梅汤,成了连接青春与乡土的纽带。

“浓度高、糖水酸涩、耗费时间长……制作过程中我们解决了诸多问题,让我深刻体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格言的实用和恰当。”英语专业2024(4)班的王一在提到团队合作时表示,最初制作时大家都有些慌神,但随着对制作的探讨,自然而然地拧成了一股绳,让他对“团队”有了更深的理解。“在送汤过程中,一户人家的奶奶因为我们的疏漏而没有收到,当我再回去送时,奶奶脸上浮现的惊喜让我印象深刻。”王一说到。
“当乌梅、山楂等食材入锅中,浓郁酸甜的香气将我拉回儿时给农忙的爷爷奶奶送酸梅汤的回忆里,让我更加期待我们能为村民带去清凉。”体育教育专业2024(6)班的韩箐在制作酸梅汤时满怀期待。她分享道,送汤时还没走近村民,远远就听到热情招呼声,那质朴的笑意与问候,让她真切感受到乡土温度,“能给他们的夏日添一抹小欢喜,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一碗碗酸梅汤,熬煮的是体育学院学子对西冲村的拳拳真心,不仅驱散了暑气,更让“三下乡”的意义在村民的笑容里、在青春的汗水中,悄然落地生根。当酸梅汤的酸甜融入西冲村的烟火,当青春力量与乡土需求同频共振,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增添着一笔笔充满温度的“青春色彩”,汇聚成助力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撰稿:学生记者 杨和娟 摄影:学生记者 高川童 编辑:王玉 审核: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