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械厂到生产车间,从校园到直播间,一场打破专业边界的实践探索在太湖县天华镇展开。7月3日,安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在西冲村第一驻村书记张军的带领下,乘车至马庙村,走进大别山农产品加工厂,以多元视角深入乡村产业一线,用青春智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踏入大别山农产品加工厂,引入眼帘的是农民们与工厂合作而送来的菜籽。“这是我们天华镇唯一一个有资质生产的工厂,一楼二楼是大米生产设备,三楼是菜籽油生产设备……”马庙村第一书记黄庆对到来的实践团队成员们简单介绍工厂的构成,以及各种机器运作的大致流程。智能筛选系统精准分拣原料,数控压榨设备高效运转,他分享,收到工厂里的菜籽湿度要在十一度以下才符合条件,但在榨油的过程中,湿度要达到十三出油量才高。

参观结束后,马庙村干部贴心的为学生们准备茶水,与学生们围坐一堂,共话乡村振兴发展路径。谈话时,书记结合当地实际,分享农产品品牌建设、产业链延伸等发展思路,学生们则从青年视角出发,讲述自己对农产品发展的看法。“今年六月份我和张书记带着茶叶参加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时,遇到许多在校学生做志愿服务帮忙带货,效果很好,我们工厂也准备招人进行抖音直播带货呢。”黄庆笑着分享到。
在思维激荡的氛围中,两位书记一合计,提议学生们现场体验一下抖音直播带货。从未接触过直播领域的学生们现场化身带货“主播”。学生们起初面对镜头还有些许紧张,但逐渐被产品魅力和助农热情感染,渐入佳境。“这是树堰河葛根粉,采用高山纯天然野生葛根加工制作。具有解热除烦、生津止渴、醒酒等作用,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后台私信我们哦!”团队成员一个个在屏幕前介绍农产品。

“第一次近距离地参观农产品的加工厂,以及进行直播带货活动,新奇的同时也发现主播这个行业确实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学前教育专业2023(2)班的戴璐璇坦言,本以为直播就是讲产品,实际要琢磨如何将产品讲的更加生动,技术含量藏在每句台词里。这场意外的直播实践,让学生们跳出专业框架,摸到乡村产业新脉搏。“我们都应该积极投身基层一线,为农产品的销售尽一份力。”戴璐璇说到。
这场始于参观,燃于创意的实践,是安庆师大体育学院实践团队与乡村产业的一次双向奔赴,当青春力量跨界融入乡村产业,知识与乡土碰撞出助农新火花。从工厂机器的嗡鸣,到直播间的互动声响,让学生触摸到乡村振兴的现实肌理,为更多青年投身基层、激活乡村产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撰稿:学生记者 杨和娟 摄影:学生记者 高川童 编辑:王玉 审核: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