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皖西南山村的童真画笔,遇上南海之滨的民族风情,会碰撞出怎样的奇妙色彩?一张绘纸又能承载多少关于传统服饰的故事?7月5日,体育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在天华镇西冲村与海南师范大学“研传身教”教育关爱服务团开展线上联动,通过云端课堂指导西冲村小朋友为特制绘纸上的黎族小女孩形象填色,并讲解黎族服饰文化,用创意与知识搭建起跨越山海的文化桥梁。

活动前几天,体育学院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就收到了海南师范大学学生寄来的包裹——画着黎族小女孩形象的绘纸、黎族服装小饰品以及由海南师范大学学生涂一半色的黎族人形象的绘纸。团队负责人、表演(体育艺术表演方向)专业2023(3)班的金继芳与学前教育专业2023(2)班的戴璐璇早早就开始准备,提前检查进行活动的教室,共同为寄来包裹里的上了一半颜色的黎族人形象的绘纸涂色,她们仔细琢磨黎族服饰色彩搭配规律,参照海南师范大学学生提供的资料,用细腻的笔触还原特色。
“小朋友们有没有去过去海南呀?”“小朋友们知道黎族吗?”“我们一起拿出绘纸为上面的小女孩添上色彩好不好?”……连线时,海南师范大学服务团学生代表史新格化身“小老师”,用亲切的话语点燃小朋友的热情,并引导她们对绘纸里小女孩的好奇心。“最浅的颜色是哪个?”“我们先给皮肤上色好不好?”史新格引导孩子们在安庆师范大学实践团成员的帮助下一步步完成绘作。

实践团成员协助时,听到最多的就是“老师,这样涂好看吗?”“我想让她的衣服像彩虹一样”,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纯真视角在原有特色基础上赋予黎族服饰新创意。“活动过程也在激发小朋友的创造力,让他们了解不同艺术和黎族服饰的特色,增强小朋友对‘美’的更多认识。”金继芳说到。
“斑斓的刺绣纹样承载着黎族人民对自然生活的热爱,筒裙、贯头衣等独特款式彰显着民族智慧。”绘作完成后,史新格化身“文化讲解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童趣化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着黎族文化。孩子们仰着小脑袋,时不时发出“哇”的惊叹。史新格表示,下次也想了解一下你们当地的黄梅戏文化让海南的孩子也听听江淮韵味,把文化交流双向奔赴下去。
“和小朋友们一起‘涨知识的过程,我们也在成长。”戴璐璇坦言,通过准备、互动,她也深深的被黎族文化打动,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文化交流,像绘纸上的色彩一样,永远鲜活。“希望此类活动能够常态化,让‘云端桥梁’持续架起,更多孩子成为民族文化的小小传承着。”戴璐璇期待的说到。
一张绘纸,连接皖琼两地;一堂网课,传递民族风情。这场跨越千里的“共绘”,让民族文化的魅力,在童真与知识的交融里,扎根在孩子们心间。未来,体育学院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基,让多元民族文化在实践中不断交融、碰撞,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守护中,深深扎根、枝叶繁茂。(撰稿:学生记者 杨和娟 摄影:学生记者 高川童 编辑:王玉 审核: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