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近日,安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舞动青春·志愿家乡“实践团队深入天华镇西冲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秉持着脚踏实地、服务社会的理念,以点滴行动汇聚成服务乡村的暖流,在基层实践中展现新时代青年的风采。
清洁乡村环境,共建美丽家园
村道小巷、房前屋后、沟渠河边……烈日当空,实践团队成员们手持垃圾袋穿梭在西冲村的各个角落,捡拾散落的塑料袋、饮料瓶、废纸等垃圾。针对部分卫生死角及年久堆积的垃圾,成员们不嫌脏累,借助工具逐一清理。“这些垃圾不仅影响村子美观,还可能滋生蚊虫、污染水土,我们一起爱护环境,家里垃圾也记得分类投放呀!”捡垃圾时成员们还不忘为村民们普及宣传环保知识,以实际行动带动村民提升环保意识,助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劳动与体育训练具有共通性,长时间的环境清理既是对体能的挑战,也是实践能力的锻炼。”体育教育专业2024(6)班的韩箐在捡垃圾时谈道,“如同体育训练追求突破极限,清理卫生死角同样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以推动乡村环境持续改善。”她表示,要将体育训练的韧性,融入乡村改善的实践,以行动诠释青春担当。

温情服务老人,传递关爱力量
在看到烈日下全身汗湿的爷爷在洗着厚重的被子,团队两位成员上前帮忙,开启“温情洗护”行动。尽管缺乏经验,她们也认真反复的搓洗,从满是泡沫的双手,到洁净蓬松的被子,这一行动 不仅是为老人分担家务,更是在传递对村民的深切关怀,让乡村烟火日常,多了份青春守护的温暖底色。
目光聚焦到烈日下洗被子的老人身上,成员们上前帮忙,“温情洗护”的背后,藏着怎样的触动与成长?“我们遇到爷爷的时候,他的身上已经被汗水浸透了,驼着背、手一下下搓被子的样子,看着让人特别心酸。”学前教育专业2023(2)班的戴璐璇回忆,当时就想着搭把手,不能让爷爷承受这份辛劳。“爷爷在结束后向我们道谢并送别,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服务的价值与意义。”戴璐璇感慨到。

助力村民劳作,彰显青春担当
“爷爷,您别忙了,让我们来吧!”在美化环境的途中,团队成员们遇到了一位患有语言障碍的村民,正独自吃力地搬运柴火。成员们迅速化作“搬运小队”,帮助老人将柴火搬去指定地点。因语言障碍无法清晰表达的村民,用质朴的笑容和不断的点头回应,形成无声的感谢。
在帮助村民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用行动打破交流壁垒,这份质朴的互助,也让团队成员对“服务乡村”有了更深的感悟。体育教育专业2024(3)班的韩博说道:“乡村老人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和陪伴,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他感慨道,参与“三下乡”实践让他深刻认识到服务乡村的责任。

实践团队用行动诠释“服务”真意,“成员在日常的活动和交流中,逐渐融入乡村,从被动执行任务转为主动投身实践,这正是三下乡的意义所在。”团队负责人、表演(体育艺术表演方向)专业2023(3)班的金继芳说到。从清洁环境到关怀老人,从助力劳作到打破交流壁垒,安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实践团队以青春实干,在西冲村写下“乡村振兴,青年有为”的生动注脚,让青年学子的担当转化为照亮乡土的温暖力量。(撰稿:学生记者 杨和娟 摄影:学生记者 高川童 编辑:王玉 审核:王玮)